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甲醇汽车火爆,中国汽车行业驶向新蓝海

来源:应用化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03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“甲醇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品,在传统化工领域,它主要代表的是一个存量市场,每年随着GDP增长,甲醇的需求量也在稳定增加,而在能源领域甲醇代表着增量市场,尤其是随着

  “甲醇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品,在传统化工领域,它主要代表的是一个存量市场,每年随着GDP增长,甲醇的需求量也在稳定增加,而在能源领域甲醇代表着增量市场,尤其是随着甲醇作为清洁燃料的大规模应用,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,绿色甲醇将成为能源领域最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。”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黄伟光说。

  成本优势明显,推动行业转型发展

  甲醇汽车,顾名思义即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。甲醇最初作为煤化工产品被使用,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,作为性能优良的车用燃料被广泛应用。

  就此而言,仅靠纯电动汽车促进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发展,显然是不够的,甲醇汽车可以说是行业向好发展的重要补充,以及未来发展方向。

  而在国际市场上,2022年3月,吉利甲醇轿车和甲醇重卡,开启了在丹麦奥尔堡的测试和示范运行,在冰岛市场测试运行项目中,吉利甲醇汽车运行总里程已超过40万公里,单车行驶最长里程超过10万公里,展现出头部车企在国际竞争中的中国力量。

  尽管电动车仍是当前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赛道,但不可否认的是,电池上游资源开采缺口、发电环节能耗高、低温条件下续航里程明显缩短等仍困扰行业发展。

  甲醇含氢量12.5%,含氧量50%,与氢能相似,具有燃烧高效、排放清洁、可再生绿色属性等特点。同时,甲醇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,在储存、运输、使用等环节都更安全便捷,成为业界公认的理想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。

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也用一组数据介绍了甲醇的“独家优势”——每吨甲醇可以转化1.375吨二氧化碳,替代中国8000万吨煤化工甲醇的话,它可以直接转化上亿吨二氧化碳,如果替代煤化工甲醇碳排放,则减排3—4亿吨二氧化碳。

  能源结构优化,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

  2019年,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》,2021年,生态环境部正式打开甲醇汽车公告申报端口,甲醇汽车被纳入国家汽车工业统一管理范畴,开始进入行业“蓝海”。

  能运供需缺口扩大情况下,应对全球能源市场紧缺冲击成为各国必须重视的问题。想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能源体系改革是重要途径之一。而甲醇是氢在自然界中的最佳载体,是交通、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,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
  形成专利200余件,开发甲醇燃料车型20余款,累计行驶里程接近100亿公里,最高单车运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,全球首个实现甲醇汽车量产的主机厂……深耕甲醇汽车行业17年的吉利控股集团,是最早将甲醇汽车从研究阶段向落地应用阶段转化,并真正实现商用的龙头企业。

  作为头部车企,2022年6月,吉利发布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,确定了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的总体目标。“我们已经制定了多元化新能源技术发展路径,甲醇汽车就是重要组成部分,与纯电动、高效的雷神混动、充换电补能等,共同构建吉利碳中和汽车的蓝图。”李书福说。

  发展甲醇汽车,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必行之策。

本文转自:中国新闻网

  落地步伐加快,应用场景不断拓展

  在2022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,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,我国基于富煤、少气、贫油的资源特征,加大能源多元化发展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,产能占全球的65%。甲醇以液体物质形态存在、技术成熟、使用方便、应用多元、具有绿色低碳发展潜力,是优秀的碳中和燃料,发展甲醇经济,就有机会把能源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,意义重大。

  近年来,“跨越油气时代”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迅猛发展期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2022年7月,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.2倍,达到59.3万辆,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。1月至7月,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19.4万辆,同比增长1.2倍。

  据了解,在国内市场,山西、贵州等省份均出台相关政策,高位推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,如山西晋中市近日出台《加快甲醇汽车推广应用补充政策》,在消费奖励、同等路权、绿色审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,加快甲醇汽车在晋中市域、山西中部城市群进而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步伐。吉利在贵州也已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广甲醇汽车超17000辆,全省投入运营甲醇燃料加注站超过60座,年消耗甲醇约25万吨,替代汽油约15万吨,对全球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市场化推广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
文章来源:《应用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yyhg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3/1338.html

上一篇:临港新片区成立铂族贵金属新型国际贸易及科技
下一篇:现代煤化工清洁高效的关键技术——碳一化工

应用化工投稿 | 应用化工编辑部| 应用化工版面费 | 应用化工论文发表 | 应用化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应用化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